以下是含有 美軍的搜尋結果,共5,765筆
日本首鄉相高市早苗7日在國會稱「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」,說法引發爭議,主因在於她具體舉列,被質疑超出歷屆政府的見解。日本新安保相關法已制訂10年,但「存立危機事態」究竟該如何認定,自衛隊行使武力的前提條件、時機等問題,仍然模糊不清。
近日國防部的報告指出,對美軍購25案,有1案進度超前,3案進度延宕,其他21案進度正常。但國防部報告是「校正回歸」的,交運時程都已重新修訂過。其中列在延宕案的「F-16V BLK70戰機」案,如果不是編列特別預算,無法更動預算年度,國防部恐會依樣畫葫蘆,將進度從延宕改為正常。
1916年5月的日德蘭海戰(Battle of Jutland),則是鋼鐵戰鬥艦的唯一一次大海戰。當時,德意志帝國為了突破英國的北海封鎖,決定出動公海艦隊的主力編隊,與英國皇家艦隊來一場決戰。是役,德國海軍表現出極高的水準,擊沉英國3艘戰鬥巡洋艦、3艘裝甲巡洋艦,8艘驅逐艦;德國僅損失1艘戰鬥巡洋艦、1艘前無畏艦,4艘輕巡洋艦。人員損失也是德國較少,英國陣亡6000人,德國陣亡2500人。
十月初,川普在海軍陸戰隊基地向全美軍高級軍官表示,他有一個偉大的海軍重整計畫,希望將戰鬥艦帶回海軍艦隊。如果川普的提議被落實,這將是1980年的愛荷華級戰艦重新啟封之後,又一次戰鬥艦復活工程。川普說:「我覺得我們或許應該開始考慮戰艦」,並表示他已經和國防部長談過此事。「有些人會說那已經是老技術了,我不知道,但是看看那些火砲,我不覺得那是老技術。」
川普2.0執政已10個多月。「川普現象」最近出現一個動向:一方面,「川普作風,表現異常」,兩黨較量,越演越烈。美國政府已經停擺36天以上,超過歷史紀錄。亞太地區的美國盟國,對美國地區戰略的不穩定性,表現出不安。另一方面,川普在結束韓國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後,再次提出G2,表達美國與中國的關係。
近日國防部的報告指出,對美軍購25案,有1案進度超前,3案進度延宕,其他21案進度正常。但國防部報告是「校正回歸」的,交運時程都已重新修訂過。其中列在延宕案的「F-16V BLK70戰機」案,如果不是編列特別預算,無法更動預算年度,台美一定會重議交運期程,國防部恐會依樣畫葫蘆,將進度從延宕改為正常。
「貼標籤」(Labelling)是政治攻防上最常見的操作手法,利用簡單政治化語言與文字將政治對手妖魔化,強化民眾刻板印象,同時也凝聚自我認同,轉移執政不力的焦點。
10日,日本廣島、山口兩縣的市民團體向日本防衛省提交申請書,要求防衛省相關部門催促美軍,撤走部署於美軍岩國基地(MCAS Iwakuni )的「堤豐」中程飛彈發射裝置(Typhon missile launcher)。市民團體一向反對岩國基地功能強化,也就擔憂「提豐」成為岩國基地的常態裝備。
副總統蕭美琴赴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出席「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」(IPAC)年會並發表演說,被綠營視為外交突破;但旅美教授翁履中認為,這根本不是外交突破,只是IPAC借歐洲議會場地。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0日回應,雖然不是受歐洲議會邀請,但能借到場地,對民進黨政府及目前外交狀況來說,可能也是所謂突破,「我們不忍苛責啦!」
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7日在國會答詢時表示,一旦台灣有事,伴隨行使武力則可能成為日本存亡危機事態。此說法在日本社會引發討論。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8日在X平台發文:「擅自衝進來的那個骯髒的頭,只能毫不猶豫地斬了。你做好覺悟了嗎?」薛劍稍後刪除此貼文,另發文稱,「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日本部分腦筋不好的政客選擇的死路」。對此,日本網友大表譴責「身為外交官無法尊敬對方,中傷他國首相的發言不被允許」。
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就「台灣有事」的發言,引發日媒與政壇高度關注。《沖繩時報》9日刊出社論嚴詞批評,高市以「存亡危機事態」形容台海衝突,形同為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鋪路,恐使日本國安風險升級、外交關係更為脆弱。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亦公開質疑,高市政府正在「挑起危機」。
11月10日,敘利亞總統夏拉將應邀進入白宮,成為川普的座上賓。不到1年前,美國還將他領導的沙姆解放組織視為蓋達的附屬組織,懸賞千萬美金要緝捕他歸案,誰知他去年底攻進大馬士革,趕走小阿塞德,並且脫下戎裝成為敘利亞總統,甚至作客白宮。這快速變化沉澱出來的則是一個嶄新的中東情勢。
大陸航母福建艦日前舉行服役授旗儀式,《央視》新媒體「玉淵譚天」7日發文分享福建艦入列後的十項關鍵訊息,指未來「必去」台灣海峽等三地,甚至出現「以台灣為母港」的討論。退役少將栗正傑指出,台灣海峽容不下航母戰鬥群,但在花蓮部署,對美日第一、第二島鏈將有很大的威懾力。
美國政府持續停擺,影響層面不斷擴大,就連保家衛國的軍人也受到影響。儘管五角大廈暫時從研發預算中挪用經費填補「軍餉窟窿」,可是仍有越來越多的軍人家庭不得不依賴食物銀行度日,媒體更揭露,其實多年來,有相當多的美國軍人家庭一直在為溫飽問題發愁。
11月10日,敘利亞總統夏拉將應邀進入白宮,成為川普的座上賓。不到1年前,美國還將他領導的沙姆解放組織視為蓋達的附屬組織,懸賞千萬美金要緝捕他歸案,誰知他去年底攻進大馬士革,趕走小阿塞德,並且脫下戎裝成為敘利亞總統,甚至作客白宮。對夏拉而言,這電光石火般的快速變化,以及個人的努力轉型,應該都像一場夢;而對外界觀察者而言,這快速變化沉澱出來的則是一個嶄新的中東情勢。
美國前中情局(CIA)官員、曾任國務院反恐辦公室分析師的強森(Larry C. Johnson)週六(8日)邀請前美國國防部長顧問、退役上校麥葛瑞格(Douglas McGregor)進行對談,探討烏克蘭戰爭帶來的戰術與戰略轉變,並反思美國軍方長年對於敵手的錯誤認知與制度性傲慢。
美國國防部(戰爭部)部長赫格塞斯7日在美國國防大學發表演說,宣示將對裝備採購制度啟動全面性改革,提升生產與交付速率,使美軍能加速取得新銳武器裝備,有效肆應全球安全威脅。
本次台灣首場「和平推」的想定中,大背景為非綠陣營贏得2028年總統大選、立院也是非綠陣營過半,但截至520交接前,美中台三邊關係仍有許多意料不到的突發「黑天鵝」和蓄積已久但為人所忽視的「灰犀牛」事件,需各方施策謀求穩控降級。從勝選陣營的角度論,確保520政權交接順利舉行,是漫長的4個月過渡期中的首務。
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(Pete Hegseth)7日宣布對國防採購和軍售流程進行重大改革,以便在全球威脅日增之際,加快武器生產速度,並透過改造對外軍售機制(FMS),加速對盟友和夥伴的軍售交付速度。
上月30日舉行的「川習會」未提台灣問題,引發外界揣測。日媒7日報導稱,這要「歸功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事前鋪墊,向美國總統川普說明台海局勢的重要性。報導並指出,處理「台灣有事」(發生緊急事態)是高市對美安保交涉的核心,日本首相官邸的幕僚核心也是為此組建而成。